您的位置 >>党建专栏>>阅览文章
“七慎”
发表日期2015/11/28 13:32:32 作者:王先进 有1110位读者读过
慎始、慎微、慎独、慎好、慎权、慎行、慎终——此“七慎”,对于有权者而言,乃自律之最高境界。翻阅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在这“七慎”方面的典范,可谓数不胜数、俯拾皆是。
慎始: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出任南阳郡太守。当时社会风气庸俗、奢靡成风。官府请客送礼、托关系办事的现象十分普遍。羊续下决心从自身做起,扭转这种坏风气。上任没几天,府丞便献给羊续一条活鱼,让他食用,羊续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便“受而悬于庭”。后来府丞又一次进献,羊续便指着悬挂在院中的鱼让府丞看,府丞惭愧而退。
慎微: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来信。他猜测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点上自己买来的蜡烛,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是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情况的,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读。
慎独:曹鼎拒惑
明代有个叫曹鼎的人,在任泰和典吏时,押解一名绝色女贼,因来不及赶回县衙,共宿荒山野庙。夜间,那女贼为了逃生,频频暗送秋波,屡用色相勾引。刚开始曹鼎心猿意马,情急之下,用纸写下“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作为对自己的警戒。就这样,他写了撕,撕了再写,如此反复,直到天亮,终于抗住了女贼的色相诱惑。
慎好:米芾拒收宝石
北宋书画大家米芾有一个弄石的癖好。他看见一块好石,竞能作揖下跪,口称“石兄”,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他在涟水做官期间,曾审理一桩人命案,由于罪犯是省里官员的亲属,致使刑部批文迟迟不能下达,这使他愤愤不已。一天,有人带着奇石求见,几块石头小巧玲珑、纹路清晰、巧夺天工,真是世间少有。来人恳请米芾在人命案上高抬贵手,米芾正色道:“我爱石,但更爱百姓,客人不必多说,请回吧。”来人走到门口,突然仰天大笑,说,“米大人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令人钦佩。”原来,他是督办此案的钦差大臣。
慎权:“豆腐汤”尚书汤斌
汤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斐然。康熙23年,皇帝钦点他出任江苏巡抚。他到任后,体察民情,处处顾念百姓利益,仅半年就受到当地人民极深的爱戴。汤斌不仅为政清廉,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平时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因而人送一个看似戏虐、实为敬重的外号――“豆腐汤”。他生活清苦。故居板门竹篱、简陋异常。他死时,家里仅剩下8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慎行: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的杨震被誉为“关西孔子”。一次,他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半夜怀揣重金前来谒见。他对杨震说:“深更半夜,此事无人知晓。”面对重金,杨震丝毫没有动心,正色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来人羞愧难当。只好收起重金告辞。
慎终:“一钱太守”刘宠
东汉时,刘宠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要职,临走时,当地百姓主动凑钱送给他,他坚持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