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百小的校本教研
发表日期2009/5/26 17:14:29 作者:无 有902位读者读过
晴朗的日子,晨风吹在脸上,很舒服。
今儿又一次的走进百家湖小学,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路远的也是来的最早的,这个好像也是约定成俗的了,八点不到,就到了小学里,还没几个人,幽静,雅致。陆陆续续的,二十分钟不到,人仿佛冒出来一样。和教研室的周爱华老师正在交谈,刘志春校长来了,还是那么的朴素,温文儒雅。还没开会,就聊了几句。谈到了《今日教育》的徐芳芳,前不久,她探访了百家湖小学,并且给刘校做了一个专版。并且将专版内容发到了《大家语文》上,我也随后将之作为精华推荐了。而他却给正在外地的徐编打了电话,将这个帖子撤了。呵呵,而我却不知情。还有就是问我那篇《一群“傻子”、“呆子”、“痴子”们》中的他是谁?无奈,我如实相告:《大家语文》网越来越专业了,太沉寂了,我想活跃活跃气氛,就将网上的名人给忽悠了下,没见到我加的引号么?正话反说,还有就是人们习惯思维了的东西的臆想么。告诉他,他的粉丝很想见见他,他也只是笑笑而已。
今天是江宁区教研室召开的校本教研现场会。主题就是《抓实校本教研,促进课堂高效》。百家湖小学提供了个现场,先是观摩它校的课,然后是观摩学科组的校本教研活动。感受到了他们的本真。
作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刘校,有着他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对于课堂的有效性,他有着自己的思想:语文的课堂,留给学生印象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吗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先做,做了以后再完善,再提高,再总结,再追求完美。
百家湖小学语文教学所经营的,是一种主题式的校本教研,他们是在做真教研,他们摒弃了形而上学的东西。他们走的路子也有借鉴,似乎有洋思的影子,而其中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东西,那就是与本真教育相契合的教学之路。在语文校本教研中,百家湖小学主要的应用了《预习方案》和《备课基础文案》。
这次他们提供的是《黄河的主人》预习方案,周海玉老师提供的。在这份方案中,开头就是预习的目标:“同学们,让我们学会自己学习语文吧!你一定行!”
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预习的的要求,你做的怎样了?其中有三点:【1】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生字的读音?【2】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生字的字形?【3】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词语在朗读和理解上需要注意的?【4】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么?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在预习中,有教师的温馨提醒。这个提醒就相当于一个引路的拐杖,给孩子们在导引。其二,对课文的疑问,教师的提示: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这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质疑。让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核心的问题来。其三是与同学分享的成果。【1】你了解黄河么?【2】你知道羊皮筏子吗?【3】你还了解到什么相关的内容?温馨提醒中,教给孩子从文字、图片、录像、歌曲、诗歌等方面。这个过程就是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分享的过程。孩子们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积累。量变带来的必然是质变,孩子的语文素养会更高。听到周爱华老师的介绍,非常兴奋。这种方法与南京市教研室的思考不谋而合。南京市教育研究室的芮琼老师已经在新近修编的《小学语文评价手册》中,已经增加了《预习导航》这一环节,下学期就在全市普及推广开来。
学生预习方案的定位也切合学生的实际:低年段提前渗透,中年段明确具体,侧重方法,高年段适当放手,促使问题的呈现。
他们的基础文案中,着重点放在了资源和素材的提供上面。这个基础文案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倡导的是简要和精到。让教师们在具体课堂上有可选性。课堂模式的架构侧重在课前预习、课中检查、展示交流、教师补充、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等环节上。
他们的校本集体研讨重在整合、有序、改变、提升;重在交流、学习、弥补、借鉴、补充;重在学法和教法的探讨;重在资料与文本的结合。对于《黄河的主人》这课的教学,大家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间,我也领略了刘校对课文的透彻把握。印象最深的就是对这篇课文,要重点抓住“浊浪排空”这个词来展开,因为这个词是黄河有别于其他河流的特点之一,还有一个就是“如履平地”,它是理解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形象内涵。不一般就是不一般,刘志春说的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一首歌、一首诗,只有一个孩子知道怎么行呀,一定要发挥,让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课要上成大家都参与的课堂。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发展,由之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语文习惯。在接下来的观摩语文教研组的研讨中,周老师向我一一介绍了李明秀、薛慧、史小华、王林、钟健、龚世博等一班百小的语文上的名流,他们有的熟悉,有的久闻其名,现场也感受了他们的精彩。
中途休息中,与教研室的孙主任交流,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也叹苦:你看看,中学的校长主任,小学的校长主任都常常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唯独我们搞教学的校长一次外出的机会也不给,身临其境的学习成效就是不一般么,这叫我们怎样来抓教学呀。没想到最后的总结会上,他就宣布,原定六月三日在秣陵中学的教学现场会,原定校长、主任参加的,变动为校长、副校长、主任参加。真实雷厉风行。对于搞教研,孙主任有十二字方针“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很是实在。教学要解决的就是教学思想问题: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会上,他开了绿灯:校本教研要把注意力放在学法上面,以学为主,以学评教,每个学校、每个学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创建出自己的教学教研模式,教研室都支持。先做起来,事先和教研室打个招呼,我们教研室在教学检查时,会认可。
每一次和周爱华老师在一起,都会有一番交流,也都有一番收获。一个语文教研员,就应该有高深的语文素养,周老师就是。她的即兴发言如果完整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优美的、有指导性文章。下面是她对百小的评价:周海玉老师的课是带着孩子进行新的课堂标准的一次实践。现在,我们的教学,用李炳田的话来说,就是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领导不满意,社会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值得我们思考。今天的教研是一种改革,但它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教研室在随即视导中,发现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其实,我也深知,只是汗颜,只是无奈。如果我们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那么,孩子的将来会完全不同。预习是培养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这是友善用脑的思想。我们的朱局长就明明白白的指出:“看功夫是用在课前还是课后,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优劣的标志”。其实,功夫用在前面,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责任。教学可以同课异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一堂课,在预习后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学会点拨,像蜻蜓点水,更要能四两拨千斤。我们应该要“舍得”。有舍就有得。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倡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未来的语文改革的路上,我们要走的更快,更坚定。很喜欢郑板桥的画, 一块嶙峋的怪石,一束兰草,几枝墨竹,只占据画面一边一角,大片留白,却意境幽远,语文能做到么?“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