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管理>>教研动态>>阅览文章

上峰小学3月教师“听课反思”优秀作品展(一)

发表日期2016/4/20 9:44:17 作者:王先进 有921位读者读过

        《蜗牛的奖杯》听课反思

                 陈再玉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通过这个故事,要让孩子们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杨雪老师能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主要采用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从而理解寓意,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

学生是最爱听故事的,老师以故事开始。讲,一天,小蜗牛到爷爷家,在墙上看到一张带翅膀的蜗牛照片,小蜗牛好奇的问这是谁?爷爷说,这是它小时候的照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抓住了,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老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蜗牛以前样子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有力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出示带翅膀蜗牛的动画图片,通过有趣的动画,让孩子们更深刻的了解以前的蜗牛感受以前蜗牛的自由、快乐。

二、抓关键词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有力的翅膀”、“自由的飞翔”、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杨老师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自由的飞翔”

一词时,老师问,怎样的飞叫自由?你什么时候最自由?通过让学生看比赛课件蜗牛和其他对手拉开的距离,感受“遥遥领先”的意思。在理解“得意洋洋”时,老师又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得意过,什么事情让你得意?唯恐生怕这两个词能不能前后互换,那个程度深?老师通过联系实际,通过比较,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词意。

三、前后对比

以前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现在的蜗牛舒服吗?老师提出问题后,出示了一道填空题:很久以前的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 ),能在天空( 自由地飞翔)。现在的蜗牛背着( 坚硬的外壳 ),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拿到冠军奖杯时“得意洋洋”,现在看到蜜蜂和蜻蜓自由飞翔时“羞愧难当”。

四、深化体验

     是什么让蜗牛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骄傲)现在蜗牛会怎么想呢?你想对蜗牛说点什么呢?学生回答后,老师相机评价并出示名人名言作结,让学生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我参与  我体验  我快乐

王春花

《蜗牛的奖杯》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听完杨雪老师声情并茂的授课,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个班的孩子在课堂上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演绎不完的快乐!听罢这节课,我不禁陷入沉思:什么才是低年级孩子课堂活力的原动力?细细回想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发现其中的奥秘——“体验”才是低年级课堂的原动力,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体验式”课堂。

1.亲历性。这是就体验感悟的主体而言的。“体验”必须亲为,“感悟”也产生于阅读主体的内心,别人无法替代。杨老师在本节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让学生找出描写蜗牛的句子后,为了理解“自由的飞翔”,让学生真正体会蜗牛的自由自在,老师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在什么时候最自由”?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学生不仅是快乐着,而且更好的体会到蜗牛那种得意忘形的状态。

2.形象性。只有当阅读主体面对文本,走进文本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亲切“对话”,让形象走进自己的心里,才能对文本内容感同身受。例如:在杨老师在讲解“文中有一个词也写出了蜗牛获奖的心情”,老师想引出“洋洋得意”,老师接着又问:“你什么时候最得意?”形象是引发联想、触发体验的物质基础。学生从课本中蜗牛第一的形象,联想到自己的“洋洋得意”,深刻的体会到文本表达的意义。

3.情感性。体验感悟的对象具有情感性,这情感既有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喜怒哀乐,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杨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捧着冠军奖杯的蜗牛,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说的?对象的情感性,是体验感悟的触发剂,是体验感悟的发动机。学生在体会到蜗牛的情感后,有了更多的情感爆发,很准确的表述了蜗牛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个教学实践,我越发意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寓教于乐”,教师只有努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创造快乐课堂,就应在教学设计上符合儿童心理,让课堂“趣”起来;应在教法上注重以学生为主,让课堂“活”起来;应在学法上重视合作,让课堂“动”起来;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拓展,让课堂“思”起来!

 

听王平金老师《因数和倍数》有感

王先进

首先,作为一名50多岁的教师,能够在一线打拼教学,特别是钻研教材的精神犹在,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听了王老师好几节课了,感觉他在处理教材时,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定法,特别是练习题的选择和处理,总是让人感到有一种清新、活力的节奏。例如他这一次的习题,就很能概括的将知识点融合在活动中,每位学生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是代表自己在班级的学位号的,在一些指令发布后,有相关数字卡片的学生站了起来。如果有学生错了要说出错的原因,这些都很好的解决了习题的有效、最大化利用的问题。

本课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一些步骤是必须摸清的,否则将影响认识概念的进程或者是效果。

这课的认识思路我认为是这样的:由数的的乘积的分成,引入到一个数(一般是合数)可以分成两个数的乘积,而且可以分成不同样的好几种。就是在这样的好几种的分法中,得出这些数其实都是这个“母数”的“子数”(这里暂时用这两个名词),而正是这种“子母”形成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般那些“子数”就叫做“母数”的因数,而这个“母数”叫做这些“子数”的倍数。这样就对因数和倍数的形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来熟练从数的分成中不断得到一些数的因数的方法。如果学生已经很熟练这样的操作了,并且由这样的操作感知到不需要分成也能判断出某个数在寻找因数上的技巧,当教师觉得学生是可以达到这一个要求时,要进行一些拓展练习,给出好几个数,寻找之中具有因数(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并且说出来,这个练习王老师在练习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是之前的我说的几个步骤展示的不是很清晰,听者和学生都没有明确的感受到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学生在接受上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最后的活动时,有孩子还是不能正确的参与活动,可能就是这些环节不明确,然后造成孩子们的判断的不准确。

如果每位教师能在本课所出现问题的这些环节上深入钻研,课会越来越精的。

 

                         听《平年和闰年》有感

时晓琴

前阵子听闵庭廷老师执教的《平年和闰年》,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也解决的很好。

这节课的导入其实设计的还是可以的,用故事引入:有一罪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去美容院做了整容手术,出来后,所有人都不认识他了,然后他又去做了一张假身份证,上面写着他的出生日期:1965229日。当他通过检查口时,立即被我们细心的警察发现,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警察是怎样发现的吗?这个问题虽好但是不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原因,这样就无法顺利的过度到新课教学。要是换成:有一个小朋友12岁了,可是却只过了3次生日,为什么呢?这样的导入会更好一些,更顺畅些。

还有在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教学中,感觉灌输的比较多,学生探究的比较少。可以这样提问:除了用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这个方法,在判断平年、闰年时还有哪些其它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后,他们肯定能发现:可以先记住一个闰年年份数,可以连续减4或者加4,所得的年份都是闰年。整百年份连续减400或者加400,所得的年份也都是闰年。还可以用年份差来推算,如记住了2000年是闰年,要辨别197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用2000减去1976得到24244的倍数,那么1976也是4的倍数,因而判断为闰年。这样处理,你就会发现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生成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的。这才是生本课堂的精髓,这样才是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我想,在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在全班得以共享后,学生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他们肯定再迷糊,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说出自己判别方法和结果。你会发现学生反而是他们自己最好的老师,的说教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年轻教师在教学时候遇到困惑,不妨把困惑留给学生,孩子们将会挥洒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们老教师在创新这一块跟年轻教师有很大差距,平时私下里要多和年轻教师交流,互相弥补自身的不足。只要在教师岗位一天,就认真对待学生一天!

 

6B《Unit 4 Road Safety》听课反思

邹梅玲

本节课是樊丽丽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第4单元Story time部分第一课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开设小学英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但是拥有了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是一辈子受益无穷的。这节课内容其实比较枯燥,但教师利用了音乐、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好地参与了课堂的各个环节。

老师简单的free talk之后,让学生欣赏了一首歌曲《The wheels on the bus》,听完歌曲之后给出两个问题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How does your mother/father go to work every day?这里老师在free talk中的问题和本节课的关系并不大,但实际上我们在设计free talk部分的问题是一定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所以建议老师在free talk部分可以直接和学生谈一谈每天是如何到学校的?父母是如何去上班的?老师找的歌曲是很不错,只不过在欣赏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只是静静地听歌,所以建议可以把歌曲换成五年级时学生学过的歌曲。之后教师可介绍自己每天开车来学校,任务道路安全很重要。利用图片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这里学生的语言output量还是可以的。然后由学习新单词,导入到课文。“To be volunteers这个设计旨在让学生知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比起直接呈现Our goals要更巧妙。

正式进入课文之前以游戏热身,让学生具体感知Road safety。对于文本的处理还是很细致的,有let’s think, watch and think, listen and fill, let’s learn, read and fill, watch and think, read and underline等环节,步步细化,环环相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利用了What doesmean? It means来让学生理解red man, green man, yellow man。我们的课堂上就是需要这种语言的input,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output。语言学习和运用虽各有自身的“行事”轨迹,按其自然规律和运动轨迹特征,有了input便于outputinput刺激outputoutput又作用于input,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

本节课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老师把课后的第二个练习设计为Make a video of road safety。既可以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句型To cross the road safety. You mustyou mustnt。又把枯燥的练习题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兴趣浓厚,并且此处教师增加了很多本课之外的知识,都是学生可以说会说的,大大丰富了学生语言。

每一节课都有可取之处,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听课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