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听课反思部分作品展览(2)
发表日期2016/6/2 16:11:52 作者:王先进 有1053位读者读过
听《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反思
王平金
上峰小学师徒结对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已如火如荼的展开着,我作为一名从麒麟小学来上峰小学交流的老师听了邵丽猛和庞茜薇师徒两人的课,说一说我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课上两位老师都是先引发学生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接下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探讨所有内角和是不是180°。过渡自然且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进行量角器测量计算,然而由于量角器是人为的操作因素,测量过程中免不了有一定的误差,不能很准确地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撕、折、拼的自己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平角,从而得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从以上的教学流程看,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整节课经历了“猜想—实践—验证—升华”应用这四个学习阶段。有一种数学活动课的味道,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的精神,强化了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记忆,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既然是教学研究课,我觉得听完后有些值得研究的地方:庞老师在讲完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后学生也明确了此结论,而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用一条直线分别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并出示了图例,
教师在同学生分析讲解这道练习题时,只是说明一下分完以后多出了角1和角2两个角,没能从学生容易错误理解角度出发耐心去讲授却草草收场,也就没达到这道题研究的目的性。
对于公开课,尤其是校级的公开课,我想很少有教师不认真、不重视对待。对教材的分析、对重难点的把握、对教材的重新处理费尽心思,教师预设问题过于周密,害怕课堂上学生暴露错误,我想这既需要教师的勇气,也需要教师有收放自如的掌控能力,而在我们平时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又常常因为教学任务等各种原因把学生暴露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了。其实,我在想,大胆暴露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课堂也许能反映和显示教师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反过来想,只有反映出问题后反而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蚂蚁和蝈蝈》听课反思
罗平凤
黄丹丹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教态从容,激情四射,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 创设情境,为说话训练搭建平台
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怎样搬粮食时,先请生自读课文,指出“背、 拉”,再仔细看图,想象小蚂蚁们还会怎样搬粮食?引导说出“推、拉、抱、扛”等词。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黄老师认真准备,课件制作精美,形象鲜明、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黄老师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等各种朗读形式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可采用随文识字,将词语教学贯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例如“夏天”可通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可以看图听北风声音引出,“个个”可通过评价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可通过总结谈话引出。也可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对“汗”“粮”的字形记忆就可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2.情境创设不够细致有趣,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篇童话故事好多环节都可让学生去演一演,从而体会动物的情感。如在教学小蚂蚁背、拉粮食时可让学生边做小蚂蚁的动作边读句子,并戴上蚂蚁头饰演一演。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更易感受在炎热的夏天,蚂蚁的辛苦及勤劳。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可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如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学生说出“推、拉、抱、扛”等词时可出示“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让学生练说、表演;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象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说说蚂蚁们有的( ),有的( ),并加上动作,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补充文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夏天,蝈蝈又见到蚂蚁在搬粮食……
除了对文本的拓展,还可注重成语的积累。例如在看夏天图时,可以补充“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完童话故事可结合《练习七》的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信黄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走出一片晴天!
3B What time is it?听课反思
樊丽丽
上周四,听了苏俊秀老师的一节徒弟展示课,感触颇多。这节课的内容是3B unit6 What time is it? 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重难点就是怎么询问时间及其回答,这一新授句型是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其中还有一些重点的单词,比如:breakfast、lunch、wake up、hurry up等等。首先,苏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还是比较明确的。整节课也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其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还是比较顺畅的,从一首number song导入,让学生利用已知数字导入到今天新知时间的学习。整个过渡还是比较自然的。然后出示了一些“青蛙模拟时钟”进行情景问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时间的表达方式。随后又以一个游戏guessing game巩固刚刚所学的时间表达方式,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拨动纸质闹钟上的时间,另一个学生说一说所指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游戏的设计有点问题。明明一眼就能看到时针所指向的时间,为什么要叫学生去猜?不妨给这个游戏改个名字,叫“quick respond”---快速反应。看看谁的反应快,这样子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苏老师以My day导入到Liu Tao’s day,由此进入到story time 的学习。然后便是对整个文本的处理,通过watch and answer、listen and choose、read the story、act the story。整个教学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下面就这节课某些不足的地方,来说一说我自己的拙见,希望大家进行批评和指正。
一、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应该多样化。其实教师课堂评价用语很多,比如:同为赞扬性评价用语,与单一的“Good!”、“Very good!”相比,“Well down!”、“Great!”就要更进一步;而“Good boy/girl!”、“Good job!”则使评价用语运用起来显得更加灵活而富有感情,也更富于个性化。另外教师应注意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要与表情、语调、手势等态势语相结合,使评价用语更为鲜明易懂。
二、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中文。苏老师上课一般是一遍英文,一遍中文,可能担心三年级的孩子听不懂英文。其实大可不必,英语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英语课堂应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进行表达时,可以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孩子去感受、去揣摩,其实孩子完全是有能力接受的。
三、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小学英语课堂是比较活泼的,但是缺少了纪律是万万不可的,所以营造一个既活泼又有序的课堂很重要。我们可以师生一起创编口令,达成共识。师生一起创编,学生参与其中,那么他们会更加注意,而且会觉得很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创造出属于本班的课堂口令。
三区连片音乐教研听课感想
戈瑶
通过参加这次三区连片音乐教研公开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看到两位新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高淳漆桥小学的王海燕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以及谷里小学席浩洋老师课堂中幽默的语言,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王海燕老师上的音乐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王老师通过精心的设计用音乐给孩子们讲述了在一个钟表店里所发生的三段小故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第一乐段中的A段音乐(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声),并用自己设计的个性图谱在黑板上画出这段音乐的旋律线,使学生在听的同时用视觉效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并用熟悉的打击乐器模仿各种钟表的声音与节奏,学生兴趣浓厚。 接着出示节奏型,仔细地讲解和分析音乐形象(老座钟:缓慢,小秒钟:活泼可爱。)并引导学生思考旋律线中节奏、速度、强弱的对比。同样是通过图谱的方式聆听第二段音乐,老师在画图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想象钟表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巧妙地通过师生间的律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席浩洋老师这节《梨园英秀》的教学,使许多学生从原来的不喜欢京剧到喜欢京剧,从喜欢到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汇报说他们向父母介绍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晚上在做完作业后会征得父母同意看一会CCTV11频道的京剧,然后同学之间交流看到了什么剧本,是什么唱法的,他们穿的是什么服装,是现代的装束还是传统装束等等。我觉得,用心去专研,用心去教给学生,收获的不止是会唱几首歌,更多的是对艺术的喜爱,对音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京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了解了她一点点的知识,教给孩子们的也仅仅是一些皮毛,但是却给了他们十分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听课,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