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进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8/6/18 8:21:56 作者:无 有798位读者读过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进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方案
上峰中心小学德育课题组李小兵
一、 课题的提出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但在人类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加速了文明发展进程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意识也就成为了21世纪合格公民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而中学地理和生物作为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简单传授和一些自然现象的分析,在环境方面的教育虽有提及但仍做得不够。从学生与社会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这样的教育最终将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层次,而无法适应社会,与社会脱节。面对这个现实,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中学地理教学和生物教学的时代性。如何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使学生将这些理念内化,走出社会后,真正将环保意识贯穿于自己行为的始终,为社会环境尽一份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公民,这才是当今地理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验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环境知识,强化自我环保意识,逐步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方向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并尝试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自我价值。依据自我发展理论,自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前后衔接,互相渗透的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条件,综合运用环境保护理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成为自觉发展的人的教育,即主体自我教育——自育。
基于以上核心内容,我们将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分以下两方面四个环节进行:
(一)课内。一方面结合课本内容,补充部分环境知识,使学生知道学习环保的价值意义,分析自己现有的环保方面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觉醒到自己在环保方面的状况,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及行动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环保意识及行为是否同社会、学校的要求一致,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使学生能从事例中找差距。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实现自我认识。
(二)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首先通过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制作比赛、环境网页制作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在体验到环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绪,并对自己的环保意识进行正面的激励和自我鼓励后,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其次,倡导开展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水多用、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等“绿色行动”,以及开展垃圾收集、分类和处理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自己的环保意识是否能真正贯穿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去作出评价和反思,通过体验进行自我监控,从而进一步内化环保意识。最后,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对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进行环境调查,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撰写出研究性调查报告。我们认为,通过以上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可以使学生将良好的环保意识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
三、研究的步骤
1、成立机构,形成方案
围绕学校总课题“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对学生自我发展影响的研究”,拟定地理科组教研子课题。并成立实验课题组,主持人为陈刘荣、张少先(负责方案总体规划及实施);成员:麦继诚、张晓娟(负责方案拟定)、谭宝环、刘晓芬、叶凌、徐元元、白易平和邓世灵(负责开展活动)。
2、理论学习,教法研究
通过科组活动,集中学习“拱北中学2003年绿色教育行动计划”,学习报刊上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了解国情,同时研究教学方法,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开展课外系列教育活动
(1)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2007、4—2008、3)
(2)举行地理环保小报制作比赛,以橱窗形式展出;(2008、4)
(3)举行反映“环保教育”内容的“科学与文化游园活动”;(2008、5)
(4)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2008.6)
(5)倡导“绿色行动”,如“绿色消费”、“生态旅游”、“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一水多用”等;(2007、4—2008、3)
(6)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社区环保调查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调查报告;(2007、9—2008、1)
(7)与信息技术组合作举行环保网页制作大赛。(2008、10—12)
(8)组织开展垃圾处理的一系列活动:收集校园垃圾、家庭垃圾、小区垃圾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数字、信息,写出调查报告和提出实验性方案。以学校、家庭为单位,对垃圾进行分类。针对目前珠海市垃圾处理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2008、9—2008、12)
四、课题实验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
确定课题,理论学习提高阶段。(2007、4—2007、8)
成果: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2007、9—2008、7)
成果:环保小报展、调查报告、环境网页等,学生环保意识形成。
第三阶段:
阶段总结,形成报告阶段。(2008、8——2008、12)
成果:课题组成员提交总结报告、学生自觉进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