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元化实施
发表日期2008/6/18 9:37:47 作者:无 有1073位读者读过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元化实施
上峰中心小学英语组
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语言,人类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以及文字的产生都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众所周知,孩子的语言习得主要源于父母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习得不能只限于母语,特别是现代,很大程度上要利用第二语言。那么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首当其冲地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的领导人更是具有远见卓识,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外语学习从娃娃抓起”。
小学作为孩子的知识启蒙地,英语学习理所当然就从这里萌发。可是这些年来英语学习的现状另人堪忧,语言的孤立、呆板;单词、句子、语法的死记硬背使孩子们身心疲惫,手足无措,久而久之便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自信。
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指出:“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即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背诵词句,而脱离语境的枯燥记忆,也不是“死啃”语法规则,而是要教会孩子们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甚至更好的“完成任务”。于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便大胆地提出了任务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水平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活动任务。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 任务型教学的多元化
1. 真实情景中的任务教学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升华。语言是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的一种情感交流,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的创设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孩子们在感受真实生活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共为一体,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事与愿违,生硬的套用巨型、为练习句子而明知故问的事情比比皆是。如在教What’s your name? Who is he/she?时,老师往往是为了练习这些句子,而非要问明明知道的同学名字,给人一种牵强的、不自然的感觉。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要促进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师备课时作到心中有数,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告知学生应准备的学具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在创设情景前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和任务。例如在教《新标准英语》5A第9课时,老师应在课前通知学生带全家福照片。课堂上老师先从玩游戏“瞎子摸象”开始,让学生蒙上眼睛去摸其他同学,并猜出Who is he/she?然后用This is …来回答。在复习完这些句子后,老师就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This is my family.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He /She’s a teacher/doctor/farmer/driver. It’s me.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love my family. They love me too. 等。然后让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职业。真实的情景,实在的任务使孩子们不但很快掌握了该课的内容,还模仿老师掌握了一些拓展的内容,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家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产生了更大的亲和力。再如,教动物名称时,老师也可以创设一个动物园的场景,根据孩子们喜欢动物的心理,带他们“逛动物园”。再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出What’s this/that?及回答句It’s a/an monkey/elephant.等。通过逛动物园,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乐学、好学,并能很快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老师细心观察、积极创设真实场景,学生就更加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
语言来自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升华。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型的任务,才有利于孩子记忆、掌握、运用所学语言,也只有这样语言才回显得鲜活和具有生命力。
2. 课堂中的不同任务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长”。同样,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无论老师教什么内容都必须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抓两头,带中间”。即使一部分好同学跳起来“摘桃子”,“吃饱吃好”;而给另一部分相对成绩落后的同学降低语言难度,减轻学习压力,从而促进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着就要求老师在设置课堂任务时,不但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老师在授课前,先要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再根据不同知识层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对一些已很好掌握了教学任务的同学给一些与课堂任务相关的阅读资料或练习让他们去“充电”,而对于另一些掌握内容有困难的同学只要积极参与,并能初步理解、会读所学的基本句子即可。如,“Shopping”一课,绝大多数同学只要在老师创设的真实情景—商店中学会用英语去购买课文中所提供的物品即可,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创设不同情境的购物商店,并给同学们展现购买不同的物品的不同表达法,而能力差的同学只要初步会用基本句型Can I help you? Do you any …?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Here’s your change. 就可以了。同样的内容不同的难度使同学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树立了积极性。
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了解、认知、熟练到提高的发展的过程。老师适时适量的布置一些不同的课堂任务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创造力。反之,如果学生长期处于难度过高或过低的课堂任务中,他们将渐渐的失去学习兴趣,埋没了学习动力。因此老师有理由给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由浅入深不断创造性地发展。
3. 愉快地接受任务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老师创设的真实情景,设计的有趣任务固然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然而这一切要想顺利完成,老师还必须使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真实的活动任务、有趣的英语歌曲和儿歌、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还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但非活动性、非语言性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如果每节课老师都以充沛的精力、慈祥的目光、轻盈的步伐和蔼可亲的步入教师用优美的语调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感到非常的亲切,从而心情愉快,不由自主地想和老师一起活动。除次之外,课堂上老师还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同学们,不时地使他们感到有种成功的喜悦感。但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听讲不专心的同学,即使这样,老师也可以采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方法处理。不时地用眼神去提醒他们,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答不上来,切戒恶语中伤,耐心细致的多教几遍就好。这样不但使他们感到老师随时随地关注着他们,而且也使他们为自己不专心而感到羞愧,继而将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转为乐于学习英语。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学习任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任务的检测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知识结构合理,并且与课堂任务有关的练习既是对课堂纤细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反馈。检测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人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口头或书面任务是非常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例如在做自由对话使,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任意扩展对话内容,反之,有的同学只要说出主要内容就可以。平时背诵课文也一样,绝大多数同学背诵,个别背不过的同学也可以熟读,但课堂检测时老师同样给予认可和鼓励。书面作业也一样,既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还可以同一道题不同的难度。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大部分同学按题目要区完成就可以,成绩突出的同学除了和大家一样外,还可以缩写短文或扩充短文,反之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们讲一遍短文大意,甚至将问题也告诉他们,然后再让他们去完成。检测时老师不但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完成突出者,更应给有进步的同学贴红花、画红旗,树立他们学习自信心。
虽然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检测方法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但却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所学内容为话题,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规律。进一步去感受语言的鲜活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法的启用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学以致用起者很大的促进作用。他强调创设真实的语境,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一种真实活动中愉快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特别是各种不同教学任务的设置,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还注重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去完成特定的语言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老师要特别注意,任务必须是多元化的有机结合,各种任务都不可以孤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