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思想品德》第十一册第5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有关助人为乐的故事。
2、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
情感:1、对助人为乐的人产生敬佩、欣赏的思想感情。
2、从内心渴望自己也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教育学生努力做到同情他人不幸,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解决痛苦。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活动,使学生主动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提倡助人为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内化为行动。
教学过程:
表演小品,激情引题
1、小品内容:在中队开展“心连心”支援希望小学活动中小丽一下子捐了很多学习用具及图书,可辅导员并没有奖励她,她闷闷不乐。
2、引导讨论:小丽的这种做法和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让我们来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多媒体出示画面:小小辩论台)
3、学生自由讨论,双方代表上台辩论。(布置辩论环境)
4、小结:刚才双方代表辩论得真精彩,他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让我们用掌声欢送他们上位。
[点评]:
小品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集中了注意力。
5、揭题:小丽捐出文具及图书是助人为乐的表现,但她因没得到表扬而闷闷不乐,是不对的。那么,助人为乐奖杯我们还不能颁给她。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获得这个奖杯呢?学习了这课,同学们自然就能想到好办法的。(板书:助人为乐)
讲助人为乐故事,了解美德
1、过渡:同学们,关于助人的故事很多很多,书上就有两个,请自己读读,然后分组讨论:读了这两件事,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故事:《雷锋的故事》、《徐虎的故事》)
2、学生分组自学讨论,后汇报交流。
3、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我们要不要把助人为乐奖杯颁给徐虎叔叔和雷锋叔叔呢?
(贴上助人为乐奖杯图案,并板书:徐虎 雷锋)
说身边助人为乐的人与事
1、过渡:同学们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听了这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那么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和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他们助人为乐的事迹吗?
2、学生交流:(如果有本班同学的事迹,让他们说说在帮助别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小结: ①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这说明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事很多。
②给本班助人为乐的同学颁发助人为乐的奖杯。
[点评]:
发奖杯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荣誉、自豪感,有利于内化为行动。
参与生活,导行验标
1、过渡: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班上助人为乐的同学可真多,可还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做了一些让他们感到惭愧、后悔的事,有一位和我们一般大的同学在这方面有深切体会,你们想听听他的故事吗?
2、听录音《令我惭愧的一件事》
讨论:这位同学为什么觉得惭愧?(多媒体播放录音故事)
3、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是啊,这位同学没有做的事,比他小的小朋友却做了,他失去了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内心也失去了平衡,真是得不偿失。
[点评]:
从反面来使学生更深刻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
4、讨论:①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人为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应做到哪些?
②你已经做到了哪些?有什么不足,今后准备怎么做?
5、学生汇报交流
6、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丽同学呢?
7、小结:今天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班同学非常诚实,做到的就说做到,暂时没有做到的今后再努力,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进步的。我想,小丽同学在我们的帮助下会转变过来的,我们也颁发给她一个助人为乐的奖杯吧!
(贴奖杯图案并板书:小丽)
[点评]:
与开头练习,使整节课更完整。
联系社会实际,加深感情体验
1、过渡:同学们,助人为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我们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助人为乐。
指名三人朗读文中4-6节(朗读水平好,在同学中有号召力的学生以宣读申议书的口吻读)(多媒体出示字幕:从身边做起)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希望我们全体同学人人都能得到助人为乐的奖杯,不仅把它捧在手里,更要牢记在心中,让它时刻勉励我们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评析]:
这一案例比较好地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感知、体验、理解、深化的过程。
1、开始的小品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最后又回到了小品。这一环节的设计主题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回溯前面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完整统一,犹如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诗。
2、过程中学生说说身边的事,让学生回忆生活,再现生活,使导行更到位,特别是三位同学的申议书口吻的朗读,使明理与导行紧密结合,在读中领悟,实现自我教育。
3、全课设计注意到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内容就象一块有磁力的宝石吸引着学生,让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宝石”的璀璨,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发现了它,挖掘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