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教师培训>>阅览文章

2008--2009第一学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方案

发表日期2008/10/23 11:30:19 作者:无 有932位读者读过

2008--2009第一学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主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信息化中,不要求每位教师都会制作精致完美的课件,但要让每位教师学会用课件、组织和整合课件应用于教学。在实际中,每个课件都是针对特定的学生和特定的情况而制作的,但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依据自己教学对课件的内容进行取舍。因此,张扬学科特色,开展好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是校本教研中教师所培训的当务之急。

二、选题依据:

1、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渧后。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特别是一些城镇学校,早已捷足先登,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计算机、网络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设备的先进性和技术培训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突出。不少学校由于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跟不上而使先进的设备成为“摆设”;对有些乡村学校的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一个陌生的“盲点”;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升级也使一些虽参加过培训但缺乏实践和进一步学习的教师很快落伍。教师队伍中计算机技术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快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造就一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2、校本培训的优势。如何有效培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特点上:第一,校本培训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可以长期连续进行;第二,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边学边用;第三,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掌握培训进度;第四,校本培训省时、省力(避免旅途劳累)、省钱,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

3、参训学员的反馈意见也提出了希望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

三、培训思路:

         培训分四阶段实施:引领、示范、实践反馈、总结。

四、培训设计: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使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谁也不可能把它学完,作为普通教师也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技术。我们认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进修“充电”的需要。Internet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师通过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信息,进行“充电”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制作并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使课堂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计算机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只有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当然,这些目的只是针对普通教师而言,计算机专职教师、网管人员则应有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办法:     

第一阶段,专家引领。请区级专家(要向校长请示汇报)、校级信息课教师进行信息理论讲座,。时间定在十月中旬,地点在小学综合楼电教室。

第二阶段,示范培训交流。我校今年刚刚分来一名信息专业教师,在充分领悟前一期理论讲座的前提下,请原来的信息教师贾志军及刚分来的信息教师杨阳开设信息示范培训课,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采用了“任务”主题,学以致用的策略。所谓“任务”主题就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并提炼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同时组织教师提问、研讨。每次培训我们都要有辅导,有练习,有作业,有考核,有时还给成绩显著的教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使每位教师都较好地掌握培训的“任务”。 时间定在十一月中旬,地点在综合楼电教室。

第三阶段,互帮互学。  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自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快慢也会有差别。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光是要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要上机实践操作,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教师来说,需要的是手把手反复地个别辅导。由于教师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需要见缝插针,所以单靠讲课老师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满足这部分学员的辅导需求的。解决一这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教师间开展互帮互学。尽管这些骨干教师在辅导中不可能像主讲教师那样讲得头头是道、操作得十分娴熟,就如有人说的是“八岁养七岁”,但是这种辅导有人数上、时间上的优势,再加上我们的培训本身就是以解决具体“任务”为目的,所以这种辅导对大面积提高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是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学习方式,我想应贯穿我校计算机、网络校本培训始终。我们采用能者为师,自由组合,互帮互学的办法来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时间定在十二月上旬,地点在综合楼电教室。

第四阶段,实践反馈。要求参训教师在观摩示范课、互帮互学之后,进行教学实践,并选出优秀教师上各科的汇报课,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科教学之中。由信息专业教师、校领导进行点评,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认识,把培训做实。时间是定在一月上旬,地点在综合楼电教室。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要求学员围绕本专题撰写培训心得。

五、保障措施:

        1、与区电教馆的老师联系,与我校信息专业教师联系,落实讲座内容、开课内容。

        2、与校领导沟通,商讨落实培训任务。

3、在决策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技术先行的思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我们以“任务”主题定内容,以互帮互学求效益;在制度上,我们划定参加培训的年龄段,规定限时完成测试作业要求,想把计算机技术培训成绩列入了教师月工作考核、学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中;在激励措施上,我们打算对学习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上峰中心小学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