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语文教研>>阅览文章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支撑

发表日期2011/11/18 13:56:39 作者:无 有1023位读者读过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支撑
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二条线:一条是写作的知识明线,另一条是蕴含作者情感的暗线。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明、暗线有机的融合?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常常听到教师这样说:用**的感情把这段读出来。情感能让学生读出来嘛?
我认为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要做到:
1、教师有效的方法指导:读音轻重、断句、时间间隔等。
2、要让学生融入语境: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会扮演其人物的角色,体验人物的酸、甜、苦、辣,这样学生才能把真实的作者情感给彰显出来。
3、教师吃透文本,才能引领学生去体验。

常用的情感激励方法:
感人心者,莫发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
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
1、情境铺垫,唤起学生情感。重视情境铺垫,唤醒学生情感,引领走进文本,全身心地去拥抱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出发,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很快地进入课文表现的情感境界。
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鸟的天堂》的导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用字幕打出巴金老人《旅途随笔》的语句,随即播放鸟的天堂实景画面,老师给画面配解说词:

夕阳西下,天边只留下一片灿烂的晚霞。随着船桨轻轻地划动,我们来到了这棵古榕树下,这是一株有着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枝叶繁茂,充满生机,它枯藤交错,硕大无比,远远望去,犹如浮在水面的绿洲,形成了独木成林的神奇景象。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经此处,把这个奇迹付诸文字,奉献给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旅途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下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吧。”

2、引进生活   激发情感。
阅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体验情感,力求和作者想在一起,感在一起,才能从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脉搏,感受到作者情思的琴弦,才能感悟到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李绅的《锄禾》时,借助了网络媒体,先出现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顶烈日冒酷暑,戴斗笠披蓑衣,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最后把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如此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的画面,无须教师过多的解释,教师再让学生用激情,带着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诵读,文本语言就会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

3、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为了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发挥他们自身的表现欲。
让他们针对课文排演小品剧,或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对课文中某个人的评价等等,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去说、去写、去演,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情感体验。

4、对比争论,判析情感。
抓住情感,只是一个整体把握,初步感觉的过程,要学生仔细的玩味作者的感情,还要选好动情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去深切体味情感。
对于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需要争论,需要有不同的想法和体验,学生从中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断。
情感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坏。如何一分为二地让学生去感悟,这是教师艺术之所在!

愿我们的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钻研传情艺术,在一个个“情感场”中传授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