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语文教研>>阅览文章

美的结构,美的回环,美的声韵

发表日期2009/4/29 10:29:23 作者:无 有968位读者读过

季慕林老先生是个语言大师。他的《夹竹桃》,辞藻是多么的华丽,文辞又是多么的优美,同学们深深的读,细细的品,收获肯定会非常的丰厚。

今天,我和同学们来讨论讨论:《夹竹桃》中的四字短语和一个重要的句子,好不好?

本文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同学们来划一划其中的四字短语: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满院生辉、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迎风吐艳、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数一数,竟然有十五个!从这些短语中,你用心吟诵,用心品读,能体会出什么?

这些四字短语,言简意骸,集精练形象于一体;结构工整紧凑,表现力强。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音乐感强;听起来和谐、流畅、悦耳,是不是很好地表现出了它的结构美和声韵美来了?

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这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不然。细细地推敲,你可以得出:它的遣词造句是多么的精当与美妙,它所用的手法,就是修辞上说的“回环”。而它,却又是全文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写出了夹竹桃默默开放的真实情景,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原因么,有这么几条:

1、它总是“悄悄地”、“一声不响”,看得出夹竹桃在百花斗艳中,永远是默默无闻,品性毫不张扬。

2、夹竹桃每天都是这样开放的: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韧性就蕴含其中。大千世界,繁花似锦,而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于作者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爱上了这不名贵的夹竹桃,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此。
   3、它在每个季节都是这样开放的:在“和煦的春风里”是这样,在“盛夏的暴雨里”是这样,在“深秋的清冷里”仍是这样开放。正如文中所写“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韧性体现在其中。
  4、它始终伴着院子里的哪些花开放:春花开了、谢了,可它还在那里默默开放;夏花开了、落了,它还是在那里默默开放;秋花开了、败了时,它依然在那里 “无不奉陪”。它的生命力是多么的旺盛。是啊,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呀!正如文中所写:“这一点韧性,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就因为夹竹桃这可爱的韧性,所以,才引起了季慕林老先生那些许多的、浪漫的幻想,从而深深地爱上了它。

由此看来,美的结构,美的回环,美的声韵,给我们带来的就是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