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数学教研>>阅览文章

小学数学第六册的理解与教学实践的体会

发表日期2009/4/30 9:56:21 作者:无 有1015位读者读过

对国标苏教版教材

小学数学第六册的理解与教学实践的体会

                                              ——上峰中心小学    汤笑笑

本学期我所教的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以及对全册书的研究,我觉得本册书有如下特点:

一、数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学的是思想、方法。学习的知识也不单纯是一门知识,知识与知识之间还有融合。

例:《轴对称图形》它既有数学知识,也涉及到美术方面的知识。在一些知识的例题中也包括一些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 发挥数学文化传承的功能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科书承担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本册书中有十篇阅读材料“你知道吗”。有的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明朝著作《算法统综》中讲述的“铺地锦”,我国古代数学家如何用用算数和中国小写数字表示小数;古人如何测量长度;我国出土的文物上的各种集合形状和图案……有的是介绍科学常识和社会常识,例:结合分数的认识介绍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相当于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通过一则则“你知道吗”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史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知识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注重知识生活化。

学习的知识在呈现的时候,都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感兴趣的素材提取。

例:《轴对称图形》从生活实际对称现象入手,逐步抽象,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其中有各种图片从生活中来,学生感兴趣、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平移和旋转》引导学生在实例:火车行驶电梯升降、缆车游走、钟摆……在观察中加以比较,感知体会两种方式的不同,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在鼓励算法化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特别是计算的教学,还有些知识概念的获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的获得要贴近学生,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中,“600÷3”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解决,生1: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生2:6÷3=2,600÷3=200;生3:200×3=600,600÷3=200……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注意算法的优化。让学生感觉到算法优化是必要的,也是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学习过程中,根据内容的设定,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感觉到苏教版教材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从全册教材看,苏教版教材做到分散知识的难点,让知识成纵向的系统,但从横向来看,知识点较散,学生学起来轻松,但知识的掌握不牢。有时候学过的知识,当时掌握的较好,在学完下一个单元,进行考试的时候,学生有的知识会遗忘。当然这也不排除各方面的原因。

  (二)有些知识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例:本册书中的《年月日》书中知识学生学生还能接受,可到一些练习题,和一些试卷当中表现出来学生不会解答。笔者教过几届三年级,每次让学生说哪个单元学的不好的时候,《年月日》学生说的比例较高。编者是否能考虑到把这一单元的知识滞后或是降低其练习的难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三)有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城市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一些活动课,在我们农村小学没法开展,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