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教师培训>>校本培训>>阅览文章

教育,因读书更精彩——上峰小学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发表日期2018/11/23 17:35:02 作者:朱述良 有1133位读者读过

为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1123日下午,上峰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教育,因读书更精彩”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李小兵校长和王先进副校长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发展班成员共同参与此活动,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感言

活动伊始,李小兵校长作简短发言,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把读书与“端正教风、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结合,使读书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阅读中与哲人交流,我们教师的形象就会更厚重,更雅致。同时,李校向在座的青年教师推荐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和《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100个教师教学心得》两本书,希望青年教师结合书中教学理论,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活动中,老师们踊跃发言,真诚交流,敞开心扉,畅谈教育理想,抒发读书感言,分享美文著作和教育故事。尚苗老师的《爱的教育》,谢娇娇老师的《老师,请走下讲台》,陈茜老师的《窗边的小豆豆》,夏松松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许多老师的读书分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王先进副校长作了活动总结。首先肯定了每位教师的发言,指出每位教师谈得都很深刻具体。接着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希望每位教师以此为契机,大量阅读,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让自己的教育因读书而更加精彩。

未命名.jpg7FED2437B38DA70233DBA9D3757B4525.png

爱是教育的源泉

——读《爱的教育》有感

尚苗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这本书被称为是“意大利第一部培养社会新一代的真正教科书”,也是举世公认的“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从四年级始业日,到学年最后一次考试十个月里校内校外的生活和感受,期间还穿插记录了爸爸妈妈写给安利柯的话,还有先生的每月例话。作者让这个心地纯洁善良的小孩子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爱,这爱包含了国家之爱、社会之爱、民族之爱这样的大爱,也包含了父母之爱、师长之爱、同学之爱这样的小爱。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学校叫丘林学校这所学校的每一位先生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热爱和忠于教育,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部身心情感,为的就是把每个学生教育成品学兼优的人。在丘林学校,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关注,每一个优点都会被表扬,每一种善行都会被褒奖。学生们不仅每一节课都会学到新知,而且每一天都会对历史、社会、人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每一天都会有道德上的进步。先生们用心良苦,每月例话里那些鲜活的英雄少年们,用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他们的正义、勇敢、善良、孝行,感动和激励着丘林学校的这些本来就淳厚善良的孩子。学校之外,父母们给予孩子极大的爱与关怀,喜悦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忧惧着孩子们性情和品行上的不足。安利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军人的敬仰、对劳动者的尊重、对不幸者的同情、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本书展示了爱的教育无所不在,爱的教育无所不能,爱的教育能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人的重要需求。“教育”二字更重要的在于“育”,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对学生的关心,应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宋桂静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部著作。书中的内容是吴非老师内心真实的写照,读完会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这本书深入浅出、内容直白,是吴非老师教育思想的结晶。吴非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个场景,同时深刻探讨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课堂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书中内容启人心智、耐人寻味、人深思,我阅读这本书之后,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自身受益颇深。

《这节课与未来有关》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固然教育并非全部来自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是否贴近生活,有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判断能力,有没有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生正常价值观,坦诚表达自己观点,是当今社会的必然需求。

《课堂要“留有余地”》让我对当前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深深思考。吴老师认为“每节课堂留下五六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在创作和疑问中成长”。我非常赞同吴非老师的这个观点,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从头讲到尾,而是应该实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少教多学。不要让学生一味处在紧张的被动听讲状态,而是应该松弛有度,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同样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当前绝大多数观点认为尽量多用多媒体PPT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吴非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教师随讲随写,结构一目了然,板书清晰……吴老师认为这才像“上课”,我们要吸收传统教学的精髓。然而,我在听课中也时常发现,有些课堂板书甚至只有本课堂的名字,接下来就是PPT不停的翻动,这样真的好吗?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吗?吴非老师的这些疑问同样触动了我的内心,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多媒体的用量一定要适当,养成纸书阅读和手写的习惯。

另外,PPT样本课件大同小异,很多教师之间相互借用,添加一些自己的创作。但是更有甚者是拷贝过来之后不做任何修改,直接使用,这样上课时往往会被PPT套牢,这我们要深入思考PPT的价值所在。因此,多媒体的使用需要适度适量,并非每节课都必须PPT。

总之,《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对我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触动,每次打开这本书都有意犹未尽之意。书中的一些观点为我今后的教育道路指明了方向,学无止境,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充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