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数学教研>>阅览文章

听苏教版教材特色有感

发表日期2009/4/11 7:26:23 作者:无 有1289位读者读过

    今天,聆听了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上元小学李月胜老师关于“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的讲话,很有意思,很受触动,这个报告使我重新认识了这本教材的有关内涵,甚至使我萌生了想尝试“挖掘”她,“开发”她的冲动;又因为他报告之前的一段插曲,使我深深地被打动着,他叙述着一位献身江苏教育暨江宁教育的老布尔什维克的一生。以至于我对自己说:一定要仔细回味、品尝她给我带来的新鲜的,持久的震撼。

    说到詹明道老师,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1995年夏天,那年我毕业,他给我们作岗前培训的讲话,很亲切朴实的语言,很鲜活实在的生活经历。至此,我们就记住了区里还有一位很好的数学特级教师。(也不知那时评上没有)

    今天,李月胜老师的讲话在我的记忆里又重新烙了一下这种印记。真的是这样,这么多年,他为江宁培养了无数的优秀青年数学教师,有这样一位“数学大家”在前面指路,年轻一辈确实要少走很多弯路,少经历很多磨难。有一次,我到同镇的中学去接老婆,她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区教学检查的课,我顺便听了一下,课还行。课后,我还就几个地方以自己的观点谈了看法,她表示乐意接受,她说,她的课在学校就是优秀课了,我不敢苟同。今天,我再次想起此事,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念想:是不是詹老师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研员,他那种不断追求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品性也带动了这个阵营整体的前行呢,确实,我听的有些中学的课很一般,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也许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吧!

    报告中还有一点我很为之认同,那就是“要想出点成绩,确实得有苦学的毅力”。“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静得下心”,说的多好。经常,作为一名教师,看见同学,朋友,亲戚、邻居都大发了,生活质量早就“小康”,想想自己还守着这千把块钱的营生,真是苦啊!但是,今天,就在今天,我豁然开朗,我不再去想那些只是虚无缥缈的浮华,一切不切实际的都抛到脑后。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是一位研究者,我要做的事不是伟大的但是光辉的,不是华丽的但是恒久的。确实,现在的每一天,当我漫步在校园,我都被这种心情左右着,以至于再苦点,心里也是快乐的。看见学生,我的心情是愉悦的,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的心情是宽容的,真的,我的想法很有意思,学生的这点错有什么大不了的,改正它也许就是一个心情的问题,一分钟时间的问题,学生其实是很单纯的,他们绝对能让你升起这种幸福的心情。所以,做一名教师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幸福的。

    李月胜老师的报告的主旨部分,也就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这块,我听了以后,想想之前的做法,也是惭愧呀,经他一说,那本结题报告原来价值很大呀,没看,真是不识货!这几天在家狠读,读了才了解,原来咱江苏的课程改革真是在全国领先呀,很骄傲。再经过李月胜老师对一些课程教材的“现身说法”,我觉得教材真的值得研究。

    我在使用教材的几年中,一直觉得,我们的教材紧紧围绕着学生主体研究展开,一个知识点,一个概念,总是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发现,,在活动中建构起一种意义框架,然后由教师适时点拨,并形成串联,使学习的知识点很牢固,很深刻。

    最近,我在看关于教学结构的文章,其中就有: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之所以要把教学结构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因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教学结构是很重要的,它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深刻变革。所以它比教学手段、教方法的改革意义要重大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

   

通过李月胜老师的说法,我再次加深了教材不能只是拿来教的,要研究,研究作者的编写意图,研究知识的结构,研究学生对新的建构的难易程度。五年级下册方程单元,教学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一步方程后,练习中没有出现过如同ax+b=c形式的方程,如果你带着这个班到六年级,你会在第一单元就接触这种方程,那你是会处理的,如果你是新接一个班,以为学生对于这种方程已会解答,那你就有很多麻烦,我接经历过这种情况,所以说研究教材的体系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