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师生风采>>博客之家>>阅览文章

数学教师怎样能上出好课?

发表日期2011/11/18 13:36:44 作者:无 有1122位读者读过

数学教师怎样能上出好课?
(1)研究教材,领会编写意图
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很复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异。教材是许多专家和优秀教师长期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智慧的结晶,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依据。教师用教材教,就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
①理清思路。即理清教材中每一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将某一知识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章、这一学段,甚至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瞻前”,研究新知识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要“顾后”,研究新知识的学习是为今后哪些知识的学习做准备的。其次,理清每个单元(即章、节)的编排思路。教材的每个单元往往都隐含着对学生智力活动要求的线索

②推敲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只有对教材的细节认真推敲,才能保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思考:这节课要教授的知识点有哪些?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的?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该设计怎样的活动来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等等。

2)超越教材,有效组织素材
     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蕴涵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具有其特定的教育功能。这些功能需要教师要“深入”教材,认真研究,从课程的高度来理解、思考和处理,其价值才能得以阐释。教学的实践证明,对教材的彻底反叛和完全盲从都是极端化的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教师在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的编写意图的后,要做到对教材的“超越”。
2 研究学生

在设计教学时,许多教师习惯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考虑新知识是在哪些旧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然后选择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这样确定教学起点,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是建立在教材编排体系上的,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状态”。往往学生“现实状态”可能要高于或低于这样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足,引入新课往往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很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每节课前都要非常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

3 设计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知识的发生活动、知识的发展活动、知识的应用活动。

2.动态生成

由于课堂要注意充分放手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很多偶发性的变故,有些偶发性的变故可能是教师课前能够预设到的,但会有更多是教师难以预设到的。课堂教学中这些生成性的教学“事件”,必须靠教师机智灵活地去应对。如果教师的灵动、悟性较高,那么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事件”处理就会很得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会被大大激发,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会很高,而且会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不然。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