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三步计算应用题
发表日期2007/11/21 10:52:28 作者:无 有1016位读者读过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生: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所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再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学生会说出: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由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再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00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解答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从现在开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理解并不困难,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解题思路和步骤.因此本节课重点是思路教学.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通过补条件、补问题进行两种思路的训练,从解答两步应用题入手,为掌握思考方法作准备.
第二个层次,首先从改变复习题中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新课,让学生看到两、三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画图,独立试算、讨论等方式,达到掌握解题思路,学会不同的分析方法.
第三个层次,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在掌握基本题的基础上,又提出变式题,并通过比较找出简便算法,以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