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5/5 11:12:24 作者:无 有1155位读者读过
人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对夫妻生活的久了,不光他们的言谈举止非常的相似,而且甚至他们的相貌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就用“夫妻相”来概之。同样,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姿势、动作、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的也会和这个老师有着一种相仿,有的在性情方面也会相像,这是不是少年儿童模仿的结果?
今日网上阅读,看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此言怵心也。
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高危职业”。它可以成全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能给孩子留下恒久的致命的伤口。缘由就出在这里:我们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世俗的忧愁烦恼,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如果我们不加控制,不加取舍的带进课堂,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那我们的情绪对孩子们肯定会照成消极的影响。这时的孩子能学的愉快,学的开心么?
现在,期中考试过了,我们对一些考的好的孩子,加以表扬自是不待说。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那些因为这样那样原因而考试失常出错的学生,心中一定会窝着一肚子的恼火。在言辞举止上对孩子有意无意中会抱怨、斥责。
不过,话又说回来,教育这个问题有时也是很奇妙:往往高考的状元并不全出在名校,往往老师已经看低的学生会出人头地。有时,教师的行为原本伤害了孩子,然而,这个孩子长大后反而能成材成家。那些世界名著有几篇出自名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这看似是对教育的讽刺,实则是给我们敲响警钟。这只能说明教育的多重性,而不能因此而贬低它的一般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当我们要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请时刻记住,“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相信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将孩子当作孩子来看待,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观察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要善于倾听“花开的声音”。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想当初,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也就选择了一份育人的责任。这可以标榜说是伟大,而更多的则是平凡、平常。
多年来,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笑容可掬的走进教室时,我们就将会得到学生舒展开来的一脸阳光;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的脸上肯定是压抑着的阴霾。这就是感应和回报。
曾读过一则故事,是暴风雨后一个早晨,一个小孩发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于是他不停地在水洼边弯下腰去,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地把它们仍回大海去。这时有个大人走过来,注视着这个小孩,看他拯救着小鱼的生命。终于,这个大人忍不住走过去:“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是的,小鱼在乎!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想,这个孩子可能幼稚,不能理解生命、生活的深奥,但他的表现无疑是对生命生活做了最本质的诠释。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教育,缺少的不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么?不正是没有把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很多的学生,也许已经熟视无睹了。可是对他们自己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还是顺应自然,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的世界吧,这,尽管平常,但意义深远,而又是我们每个为人师的,只要留心留意,都可以做到的。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
这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赏识学生的楷模?
我们来看看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在他人面前把你像猴子般戏弄。”③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④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⑤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⑥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⑦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⑧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⑨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⑩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这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迪?所以,我们要接纳,相信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纳每一位学生;要理解、宽容学生,尽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不要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和思维去责备学生,多一点宽容心态,这样,学生才会尊重、理解你;要关注、重视学生。重视他们的存在,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索问题;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一种现象并不罕见:“很多孩子可能不会听家长的话,但一定很听老师的话。”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神圣,学生很是崇拜,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事件时,更要用公平、公正的心态。这样学生才能更信服老师,才能更加信奉你,才会与你更加亲近。
“态度决定一切。”说的极是,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所以,我们对学生要用心赏识,用心关爱,用心感受
,用心激发……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教育教学,我们得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