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峰小学绿色教育读本(中册)
发表日期2008/11/4 7:50:18 作者:无 有1189位读者读过
上峰小学绿色教育读本(中册)
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我校现在市教育学会课题《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需要。
3、具有丰富的社区资源。
我校地处具有丰厚花木文化的花木之乡,有花木基地。
4、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关心支持。
在校本课程选定之前,学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进行调查,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花木,研究花木,绝大多数学生对花木很感兴趣。通过随访家长,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家长一致认为学生喜欢这些学习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力,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学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我们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通过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具体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价值。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以花木文化世界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上册 一.认一认:1.我身边的花、 2.我身边的树 ; 二.读一读:1.花之诗、
2.树之歌;三.想一想:1.花儿中的小问号、2.树儿中的小问号 ; 四.说一说:
1.花木是我们地球的“肺”、2.树木是我们地球的“衣”; 五.做一做:1.我来编朵花、
2.我来养棵树;六.赏一赏:1.认识我们美丽的校园花木、 2.认识我们美丽的庭院花木。
中册 一、花木的认识:1、常见的庭院花木、2、国树与国花、市树与市花;
二、花木的栽培管理:1、常见花木的生态习性及栽培管理、 2、盆景的制作、造型艺术;三、学写花木观察日记;四、花木文化欣赏:1、花木描写习作、 2、花木古诗、3、花木歇后语;五、花木基地剪影。
下册 一.花木文化:1.浅谈中国古代的花木文化、2.古树花木的文化底蕴;二.花木的嫁接与克隆:1.嫁接与扦插的科学管理、2.花木的嫁接技能;三.花木的标本制作技术:1.叶片的制作、2.原色标本的制作、3.制作干花、4.制作香味干花瓶、5.干花草工艺品的制作;四.花木与环境建设:1.花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花木对美化环境所起的作用、3.园林、小区设计方案;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广纳“名师”,确保校本课程实施质量。
毫无疑问,校本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从事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师,花木文化掌握了解情况的多少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花木文化教育的质量。如果仅靠学校的师资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一瓶颈,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广纳“名师”,由主课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意愿,从花木生产者中、花木营销员中、花木公司成员中、园艺设计师中、从学生家长中聘请花木文化校外辅导员,来增强我校的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师资力量。
2、利用好富有特色的花木文化教育资源。
我校在校长多方努力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易地新建了花园式的校园,建有棕榈区、兰花区、梅花区、等花木文化景区,社区有花木生产基地、观光园、园艺设计室花木公司等社区资源,再加上学校的学习电脑等软硬件资源,为我校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3、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1)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生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2)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花木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花木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自我和社区花木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4、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开发、规划、指导、监督、评估等。
(2)成立校本课程中心研究组。负责具体实施,研讨、总结等工作。
组长:教导主任
组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学生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由家长根据评分表给出一定的分值。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校外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单位、社区等。